你是哪種交易者?從情緒導向到結果導向
你是在「做交易」
還是在「感受交易」?
在交易市場裡
99% 的人以為自己在做決策
實際上他們只是 在做反應
而這些反應,不是基於策略和邏輯
而是來自於一種 情緒驅動
你可能覺得自己是在「執行交易」
但其實你是在「反應情緒」
真正的交易者,追求的是「結果導向」
而大部分虧錢的群體,卻都深陷在「情緒導向」
什麼是情緒導向交易者?
情緒導向交易者
他們下單的出發點來自於感受,並非邏輯
這些人常見的行為模式包括:
因為連續虧損而急著「討回來」→ 報復性交易
因為連續賺錢而自信爆棚 → 重倉翻倍夢
因為怕錯過行情而硬要去追 → FOMO進單
因為怕再賠而提早出場 → 利潤跑不動
這些人,其實不是在做交易
而是在「處理自己對市場的情緒焦慮」
他們的思考模式
不是「這筆單該不該做」
而是…
「我現在很想進場,趕緊給我個理由吧」
為何市場多數人
無法成為結果導向者?
在實務交易當中,我觀察到幾個
多數散戶,常見的情緒導向表現:
– 把單筆交易成敗,當作評斷能力的證明
一虧錢就否定整套策略,一賺錢就膨脹自滿
– 用「賺錢感受」,決定策略是否好用
不看整體樣本、只看短期結果
– 策略沒走完,就因情緒介入而提前改變計畫
開倉前原本止損設置10點
結果浮虧3點就嚇到手動平倉
– 進場理由是感覺,而不是統計邏輯
「我感覺這裡會反彈」
「我覺得這邊不應該再跌了」
這些行為
看起來很像「自由」交易
但其實只是「反映自身的情緒洩洪」
什麼是結果導向交易者?
結果導向的人,所關注的…
不是這一筆訂單會不會賺錢?
而是:
這套策略在長期執行下
能否穩定產出正期望值
也就是…
如果持續執行的時間夠久
是否最終會「長期賺錢」
為什麼長期很重要?
因為單筆交易的利潤很有可能
是運氣、短期波動或市場隨機性所導致的
但是如果一套交易體系
是經過大量的樣本所驗證
( 例如上千筆以上的交易 )
依然保有正期望值
就代表:
這不僅是運氣
而是一個有邏輯、有穩定性的交易體系
結果導向的人會:
– 定義每一筆交易的條件與進出場規則
– 清楚知道策略的勝率和盈虧比
– 接受虧損是長期交易的部分必要成本
– 遵守規則,不因情緒影響去貿然調整策略
– 檢討交易時,不是思考「為什麼賠錢」
而是思考「是否有偏離執行規則或其他行為?」
對結果導向的人來說
「每筆交易都是在統計累積,而不是在賭結果」
白話的比喻:
你是在經營公司,還是在玩遊戲?
想像一下,你是一間餐廳的老闆
今天有 1 位客人吃完,說不好吃
你會因此明天就換菜單、換主廚、換風格嗎?
還是說…
你會觀察一段時間
累積多一點其他顧客的回饋、評價 等等
觀察這些數據的平均值,才去做調整?
交易也是如此
把交易想像成經營一間公司
而不是在玩一場交易遊戲
當你開始用「數據」和「紀律」看待交易
你才會開始成為專業
情緒導向交易者
可能偶爾賺大錢
但最終都會還回去給市場
而結果導向的交易者
是透過一次次的紀律執行
穩紮穩打地累積資產和信心
想學會如何建構
真正的結果導向交易體系?
我在課程中會教你:
如何設計清晰的進出場條件
如何紀錄樣本形成肌肉記憶
如何從感性情緒化的交易者
轉變為理性具邏輯的交易者
📌 如果你不想再用情緒下單
我會帶你從「感覺型交易者」
變成「體系型交易者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