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易,教會我們重視情緒
先處理情緒,再處理交易
人類是有情緒、有情感的動物
而情緒,將會左右著我們的行為
最後行為,去決定我們的最終結果
當行為超越認知
利潤才會真正開始流入你的口袋
許多交易者在初學技術時
都把重心放在:
該看哪個指標?
哪個策略勝率高?
進出場點怎麼找?
但自從接觸上千位交易者後,我發現
真正決定一個人能否穩定盈利的關鍵
不是策略本身的準確率
而是這個人,能否駕馭自己的情緒
情緒
如何悄悄毀掉一個人的交易?
你有沒有,經歷過這些情境?
原先設定好止損
臨場卻捨不得砍單
明知道走勢不明朗
卻因為 FOMO 而牽強追入場
連續幾筆虧損後心態失衡
加碼攤平一筆「不該做」的交易
因為一筆交易盈利可觀,而過度自信
重倉進場下一筆,卻慘遭止損
這些看似操作上的錯誤
其實本質,全都歸納在同一個原因:
你的行為,來自情緒,而非交易體系
處理情緒的關鍵:
讓交易行為,建立在「認知」之上
我們身為人
情緒雖然無法完全消滅
但可以被「 制度 」所管理和約束
你需要的不只是策略
而是:
✅ 有明確清晰規則的交易體系
✅ 能在緊急情況下,保護資金的風控框架
✅ 在市場變化中,做出正確判斷的紀律流程
當這些「 制度 」穩固了之後
你的交易決策
就能最大限度擺脫情緒的波動,進而長期穩定
市場觀察:
新手的情緒錯誤 VS 老手的行為紀律
新手交易者:
遇到行情波動,習慣 憑感覺操作
或是依賴當下直覺與情緒
當虧損發生,習慣「怪市場、怪消息、怪運氣 」
怪天怪地,不願意從自己身上檢討問題
成熟交易者:
遇到相同行情
會參照 交易體系 與「條件判定流程」行動
當虧損發生時,會檢視自己交易行為是否變形
然後回顧策略上的細節判斷,有沒有落實
再進行回溯檢討和優化
兩類人使用的分析工具,也許相似
但差別在於:
一個靠情緒交易,另一個靠行為流程穩定盈利
成熟交易者的底層認知:
「 情緒 」不是問題,而是必經過程
想在市場中穩定輸出
不是要把情緒消除,而是要學著與情緒共存
就像開車上高速公路
我們不可能等到「完全不緊張」才上路
而是要清楚的知道
什麼時候該踩油門、踩煞車、打方向燈
也就是
非常清楚,哪些事情是自己該去做的
這些事情的重要程度
必須是要完全凌駕於,我們的情緒之上
交易也是
當你能夠在情緒萌生時,不被情緒牽著走
而是依然照著,你所建構的體系做出行為
你就會開始看見穩定的利潤
並且從此刻起,慢慢累積
交易,不是控制市場
而是控制約束我們自己的行為
市場本身就無法臆測
但我們可以 選擇如何回應 它
如果你持續放縱你的情緒
任由情緒去牽動每一筆操作
那麼你永遠是市場的奴隸
只有當你建立起…
可重複、可執行的紀律行為流程
你才有機會在市場中
創造屬於自己的穩定現金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