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你的交易策略,總是難以穩定獲利?
在進入主題之前
我想先分享一個我常被問到的問題:
「你的交易策略核心是什麼?」
我的答案是
價格行為 / Price Action
我將「價格行為」
視為整個交易體系的核心
所有策略也都圍繞它展開
為什麼?
因為我認為市場上的絕大多數工具
包括但不限於…
MA、KD、RSI、MACD、BB 等等…
終究會受到以下幾個關鍵變數影響:
- 每位市場參與者使用的圖表週期不同
(秒、分、時、日、週、月) - 操作的時間範圍不同
(長線、波段、當沖、短線) - 採取的交易需求不同
(順勢、逆勢、區間操作)
以上每一項差異
都會導致指標參數設定的不同
進而讓同一套工具
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訊號結果
更何況,在 OTC 市場中
部分數據來自交易所或第三方供應商
在「數據的真實性、可靠性與即時性」上
本身就存在許多不可控因素
變數巨大,難以信賴
並且上述種種變數是既定事實
很難從根源解決的
設想一下
如果市場真的存在某個指標或工具
是固定不變、無法被人為設定參數的
那是不是每位交易者
看到的結果都是一樣?
那麼進出場訊號也會一致
大家是不是就能輕鬆賺錢?
但現實的交易世界,並非這樣運作的
市場會因為
每個人使用的工具與解讀方式都不同
這些差異本身,就足以造成結果千變萬化
所以我的體系,只建立在價格行為
因為我認為「 K 線 」是市場上
相對乾淨,最沒有受過人為污染的產物
而 K 線,就是價格具象化的表現
它是市場情緒、買賣力量的直接反映
不經加工、不受參數設定影響
不會因不同操作邏輯而輕易改變外觀
簡單來說
除了將價格具象化的 K 線除外
其他多數工具我只會用來作為..
過濾篩選我們對於市場行情的特徵要求
這些工具在我的交易體系中
不會成為支持我開倉決策的主要依據
它們在我交易體系中
主導決策的比重非常低
因為這些工具
都是由K線,所延伸出去、後化的產物
會因為前面所提到的…
市場每位參與者的需求不同與變化
延伸後化無形的過程當中
灌輸了工具過多人為主觀、複雜的變數
所以回歸到主題
如果你目前的交易策略應用上
時常遭遇虧損
難達成盈利目標
無法適應即時行情變化
那麼請你思考:
是不是你過度依賴了那些滯後性強、
過度主觀的技術分析工具?
你的交易策略當中
會使用到的任何技術分析工具
是否有滯後性太強的缺陷?
是否無法即時反應市場節奏?
或是過度人為主觀的複雜因素?
是否在不同平台、不同週期、
不同參數下就完全失效?
也許這些正是你需要思考的問題
該重新審視交易體系的根基
因為價格(K線),比起多數工具而言
它反應速度快、滯後性低
更能貼近即時的市場變化
也無法透過複雜的人為主觀因素
去輕易的改變它的外觀
也就是幾乎很難被人為扭曲
即使是在 OTC 市場
只要報價來源合規正常
不同平台或交易所之間的 K 線走勢
也不會有明顯脫鉤
這代表著
市場上的絕大多數人
看見的是同一個價格走勢圖表
這一點,對交易者來說非常關鍵
與那些後化指標相比
K 線的即時性與一致性
讓它更有機會成為交易中的客觀依據
也更能讓我們靠近市場真實的節奏
與剛剛前面提到的
嚴重後化產物的工具
是完全不在同一個階層
兩者之間的應用價值,是天差地遠的
技術分析的價值在於
誰能用最簡單的方式
看懂市場最原始的語言
我選擇相信價格行為
因為在這個充滿雜訊的市場中
它是少數仍能提供清晰訊號的工具
如果你正處於交易瓶頸,或許該思考:
是否該回歸價格本身
讓「K 線」帶你重新看懂市場